「IB」大家聽得多,但你又知不知道IB是甚麼?IB全名是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,是一個國際公認的課程。今次很高興可以邀請到實行IB的小學 – 啓思小學(啓思)的資訊科技組的劉主任,以及岑老師與我們分享教授STEAM的方式!
有別傳統的探究學習 學生報告有驚喜
實行IB課程的小學,都有「UOI課程(Unit of Inquiry,中譯「超學科探究課程」)」來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。啓思小學的學生每個學年會完成6個UOI探究,他們整個小學生涯就能完成36個探究,從中學習不同的知識、發展多層次思維!
從一年級起,每個探究都要求學生自己搜集資料,並綜合、分析,再做報告。從中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,並學會解決問題。岑老師說三年級學地貌,結果學生自製火山爆發模型,再拍片報告,讓她感到十分驚喜!
那麼推行探究學習又怎樣教STEAM呢?
跨學科IT學習
原來學校會在不同的探究單元、課堂滲入STEAM知識。以IT學習為例,電腦堂學習操作iPad,讓學生能在其他課堂上用到iPad,例如在視藝堂用iPad畫圖,又在UOI堂中用iPad剪成的影片來做探究報告等,多方面強化學生實際操作科技的能力。
學習舖排值得一讚👍🏻
言談間,兩位老師都提到學校十分着重培養學習興趣!啓思已經連續兩年參加Coding Olympics,中級組的蘇泓錕更代表學校奪得金獎!劉主任認為「參加比賽在個人成長方面,能讓學生建立成功感、自信心;對科技學習來說,又可以開闊眼界」,可以培養學習興趣。
Coding Olympics除了是一個比賽,大會更期望能藉此強化學生們的STEM及編程基礎。因此所有參賽學生都獲得CodeMonkey學習。劉主任也認同Coding Olympics的舖排很好,能讓學生先學習,並練習足夠才去比賽。
而CodeMonkey的學習舖排亦是劉主任認為值得一讚的地方。原來劉主任也跟學生一齊玩CodeMonkey,他同學生都覺得CodeMonkey「好好玩」,能實踐 “Fun Learning”!
「CodeMonkey學習是由淺入深。這樣由簡單到複雜的學習舖排很好,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很多Coding的技巧。而且畫面有趣吸引,動物都很可愛。」– 劉主任(啓思小學資訊科技組)
他說學生都對「透過編程去操控東西」這種操作很感興趣,而CodeMonkey就正正做到這一點:透過編程控制小猴子去收集香蕉。
寄語
劉主任寄語「因為STEAM的知識好廣泛,所以要先裝備好自己、進修」。岑老師則寄語「不論老師或小朋友都要放膽去嘗試不同的STEAM活動,從中發掘學習STEAM的樂趣。有時老師覺得『困難』的地方對朋友來說不一定『困難』,反而小朋友會樂在其中呢!」
關於CodeMonkey
CodeMonkey是一個網上編程學習平台,不單訓練小朋友的運算思維、組織及解難能力;更讓小朋友接觸「真正的編程語言」,從編寫一行行的代碼到程式測試及除錯,對小朋友將來的工作和學習更有裨益!CodeMonkey更每年舉辦Coding Olympics編程大賽,透過比賽讓小朋友實踐他們學到的知識與技巧,進一步啟發思維,增加樂趣!